NextT旅創加速器 2023年4月啟動第二屆團隊招募,吸引48家旅遊相關新創團隊參與,歷經數月訪談、培訓、里程碑設定與目標執行,8月29日特別舉辦「期中DemoDay」分享會,邀請第二屆加入旅創加速器的追夢者,分享自己的創意與創業軌跡。
本次的期中DemoDay分享,以「永續」為主題,呼籲參與計畫的新創團隊一起啟動「永續」連結鍵,探索自己創業目標如何呼應「ESG」的理念,共同推動台灣旅遊市場發展外,更透過「交通、旅宿、賦能、策展、族群、地方創生與文化旅行」等七大面向分組,由團隊進行3分鐘Pitch,再透過加速器執行長Daniel帶領的多方對談引導討論時間,透過「快問快答」的方式讓團隊夥伴有機會透過各種自我比擬或理念歸納,凸顯各自的想法與理念,趣味對談不僅碰撞出新鮮火花,也讓各團隊夥伴有機會用更輕鬆貼近生活方式,展現其創業獨特個性與韌性。
活動開場由 #雄獅集團投資長沈家慶Ryan 分享,破題指出「成功是無法複製的,但是可以透過別人提供的經驗分享,減少走錯路或走彎路的可能」。新創產業都是「服務業」,最重要的升級路徑就是「#導入科技提升價值」,然後要一起「#賺外國人的錢」。身處「NextT旅創加速器」社群與舞台的新創夥伴,有更多不同機會透過跨域鏈結,找到合作夥伴共同創造更多的價值與交易。
#旅創加速器執行長鄭佑軒 更表示,疫情發生以來,產業面臨許多新挑戰,但危機同時也是轉機,以「永續」出發的理念在疫後時代錨定這些亂象干擾,讓創業者得以回到創業的核心經營理念與原則,並從人才、資源、商品設計、場景建構等面向,打造更全面的永續經營長期競爭力,「先求不敗」才能一直留在戰場上,也期待藉此讓更多企業一起按下「台灣連結鍵」,共創台灣旅創新世代。
#刷新想像的交通出行 🚗
#Q:身為租車平台的Gogoout,在全球OTA巨頭林立情況下,在旅遊電商的區域性版圖中,將會有的「挑戰」與「機會」?以及在生態系中的位子是?
#A:全球大型的OTA平台都是以住宿或者是旅遊票券為主去運作他們的平台,Gogoout在租車這件事情比較像是「完善使用者旅程」的最後一塊拼圖,我們的角色就是他們的軍火商,他們會依據他們的使用者的習性以及需求跟我們要車,而不是選擇直接進入市場競爭。如果真的發生,他們的競爭對手也會是大型的租車公司,因為我們的優勢是整合了很多小的租車行,這一點他們的系統比較難做到。
---
#Q:你們認為主打「永續」是一個有效的提案策略嗎?通常你們的服務能打動客戶的要素是什麼?
#A::並不是發現永續這個題目才做這件事,我們本身就是一個AI科技公司,當發現自身技術可以協助企業達成永續目標,所以才來做。台灣在「永續交通」領域的網路資訊較為缺乏,大眾的普遍認知也較薄弱,所以我們透過大量撰寫文章的方式到各大媒體投稿,推動關注台灣交通減碳這件事。最終的提案策略還是回到客戶的核心需求,然後透過我們的AI科技跟永續的精神連接再次推行。
---
#Q:假如你有300萬美金的投資,可以併購或入股一家企業的話,會是哪一家?反之,如果有一家企業帶著300萬美金來併購或入股你,你希望會是哪一家?
#A:因現階段自身剛結束產品研發,所以會將這筆資金留下來作為產品量產的預算;如果要接受投資,我們認為Wemo是現階段市場上發展比較完善的,會希望他們以「策略投資」的方式來合作。
---
無論是完善使用者旅程、推動永續交通、還是致力於產品研發,這些公司都在努力改變我們的出行方式,讓我們更加便捷、環保和智能。
期待看到他們在未來的發展,繼續為我們的出行體驗帶來更多驚喜和改變!
#厝味旅宿
#Q:你們評估過哪些可能可以進入的海外市場?最適合厝味佈局的是哪一國?為什麼呢?
#A:「泰國」除了是以觀光業為主的大國,相關政策對觀光業來說相對友善,同時也是疫後觀光產業復甦最快的國家之一,因爲國際的觀光客量體也夠大。選擇泰國原因還有就是熟悉他們的旅宿產業,泰國的旅宿品牌很多、競爭非常激烈,他們主要慣用的OTA平台都是國際品牌,如Klook等,都是我們公司最擅長操作的部分。
---
#Traiwan
#Q:台灣的民宿市場還有增長空間嗎?無論是「開更多新民宿」還是「尚未數位化的民宿加入使用數位工具/平台」的行列?潛力有多大,促成增長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A:過去這幾年,台灣民宿是持續緩慢地增長,有新開的、也有結束的,所以維持了那個量體,不過我們看到滿多的經營者開始走向數位化經營,或者是在裝潢特色上面開始朝向比較質感,甚至會去爭取附近的閒置土地來經營,因為他們已經熟悉了民宿的經營方式,特別是引進數位化的管理,會讓他們的營運成本大幅下降,所以雖然民宿的整體數量沒有大幅增長,對於像我們這樣的數位服務需求卻沒有減少。
---
東京和心村
#Q:請你描述一下和心村跟其他多數露營區的「3個獨特之處」,以及未來五年內預計發生的「創新之舉」?
#A:第一個就是我們露營區的貓非常多,很多客人都直接叫我們貓屋,也就是「和心村」是一個非常友善動物的露營區,我們歡迎客人帶寵物來;第二個是心靈的自由,因為我們不會去管客人做什麼事情;再來就是我們想成為客人的第二個家,帶有人情味,這個在日本是比較少見。創新的部分,我們希望可以引進AI的技術,成為「無人之家」,讓客人可以感覺在這裡就像真正在自己的家一樣自在。
---
總結來看,這三家旅遊業務各自有其獨特性和策略: 對於 #厝味旅宿,他們選擇進入泰國市場,這是一個觀光業蓬勃發展的國家,政策友好,且疫情後迅速復甦。泰國的觀光客數量也相對較多,使其成為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市場。此外,他們將利用其對OTA平台操作的專長,以應對激烈的競爭。
#Traiwan 則強調台灣民宿市場的穩定增長潛力,雖然整體數量未大幅增加,但許多經營者正在採取數位化經營策略,並提供更多獨特體驗。這顯示出市場仍然有增長的機會,關鍵因素是引進數位工具、提供質感體驗,以及充分利用閒置土地。
至於 #東京和心村,其獨特之處包括友善動物政策,客人可以攜帶寵物入住;提供心靈自由,讓客人自行決定他們的活動;以及致力於打造一個有人情味的第二個家。未來五年的創新計劃是引進AI技術,實現無人之家的理念,讓客人在露營期間感到更自在,就像在自己的家一樣。
#遠盟康健
#Q:目前在兩岸及亞太地區進行生殖醫學相關醫旅服務的最大「業務爆量點」及可能遇到的「最大競爭威脅或風險」分別是什麼?
#A:醫療旅遊這一塊,我們追求的不是量而是品質,因為能到海外來進行醫療服務的都是高端客人,我們讓整個看病的過程多了一些溫度,變成一個很舒服的旅程,我們也相信在疫情之後,各國旅客在出國之前,他一定會更重視「這個旅行社能不能給我提供很好的醫療服務?」後面就需要有一個醫療機構、甚至安排醫療專機等,都是我們可以去執行。今年我們也推出了醫療救援的卡片,當旅行社帶客戶出去時,為他的客戶購買這個醫療救援卡,發生狀況時,會有一組特別醫療小組,立刻協助旅行社、領隊導遊,安排他們在各國進行救援動作,甚至安排醫療專機,讓客戶在海外去旅遊的時候,也可以更健康、更安全。
---
Doweing 叨位
#Q:目前觀察的自由行旅人在「旅途中」有哪些尚未被滿足的需求?或是當前OTA、遊程規劃軟體、SuperApp等可以再更優化的功能?
#A:我們一直想要去釋放「旅遊自由」,很重要的就是一個關鍵就是「安心」,你怎麼去知道你遊伴的位置?或者是整個的環境?所以我們一直希望是說能夠增加不管是對人的溝通、或是對旅遊目的地的資料。如果今天遊客到一個不熟悉的地方,其實根本就沒辦法真正做到「安心的自由行」。但如果他能更了解所在位置周遭狀況,有即時的環境資訊提醒,就能夠提高安心感,這也是我們一直在APP中訴求的功能,一個智慧導遊隨行的服務概念。
---
MyProGuide.com
#Q:針對導遊領隊「個人品牌」的經營,你們的想法及做法是什麼?從MyProGuide的營運效益來看,有需要強化導遊IP、個人聲量嗎?還是強化服務、款待精神及培訓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對於商業成果較有助益?
#A:協助導遊經營「個人品牌」將是公司接下來的重點目標,我們將會協助導遊去包裝他們自己,包含自媒體內容與節目企劃等,因為導遊他們的專業是導覽,與自媒體經營完全是兩回事,我們希望做到的是,例如周杰倫開了一個導遊遊程,大家會因為他本人的魅力、為了跟這位導遊互動而選擇他,大家買單的是他的人文價值,而不是帶你去哪裡,做什麼體驗。
---
Taiwan Outdoors
#Q:聽過有些從事inbound生意的國內外業者說台灣是「Hidden Gems」,你認同嗎?台灣的「Outddor」體驗行程在亞洲目的地是有競爭力的嗎?需要怎樣的boost?
戶外旅遊在台灣似乎一直是小眾市場,既然是小眾,商業上就會需要走精緻高端路線 —— 你認同嗎?如果要做到客單價5萬台幣的行程,要怎麼包裝才能符合這個價值?
#A:的確台灣之於亞洲和世界,都具有成為戶外體驗領先目的地的潛力。 從山區的徒步旅行和露營到海岸的衝浪和潛水,這裡有各種各樣的體驗。至於第二個問題,個人認為台灣在戶外體驗的質量方面與其他目的地同樣具有競爭力,但在專業化和行銷方面都還有改進空間。
在專業化方面,例如:旅行社和導遊都需要在安全和客戶服務方面的專業程度,與了解國際旅人的需求。在行銷方面,則需要在向國際遊客推廣戶外體驗方面做得更好。大多數入境旅行社專注於推廣台灣的文化景點,很少專注於戶外體驗。 總體而言,我認為台灣有很大潛力發展成為戶外體驗的領先目的地。 但是,需要解決一些挑戰,例如提高專業化和行銷水平。
第三個問題,我認為台灣戶外體驗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碎片化和缺乏專業化。 該行業非常分散,有許多小型個體經營者, 這使得有效協調和推廣戶外體驗變得困難。 該行業也缺乏專業化,許多經營者和導遊沒有必要的培訓或經驗。 這可能會導致安全問題和客戶服務不佳。
要創建一個價值 2,000 美元的高端戶外體驗產品,我會專注於以下元素:
#獨特性: 體驗應該是其他地方難以找到的。
#排他性: 體驗應限於少數參與者,營造出一種排他感。
#個性化: 體驗應根據參與者的個性化需求和興趣量身定製。
#品質: 體驗應是最高品質的,從設備到食物和住宿。
台灣可以提供的一個高端戶外體驗產品範例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多日徒步旅行。
旅行包括徒步到偏遠的瀑布、在清澈的河流中游泳和在野外露營。 行程將由經驗豐富且知識淵博的嚮導帶領,參與者將可以使用高品質的設備和食物。
台灣可以提供的另一個高端戶外體驗產品示例是世界知名教練的衝浪課程。 這節課將根據參與者的個人需求和興趣量身定製,參與者將可以使用最好的設備和設施。 我相信台灣有潛力成為高端戶外體驗的領先目的地。 通過專注於獨特性、排他性、個性化和質量等元素,台灣的旅行社可以創造價值 2,000 美元或更多的體驗。
---
透過這些品牌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台灣旅遊業正積極迎合旅客需求,提供更高品質、更多元化和更安全的旅遊體驗,並期望台灣能夠在國際旅遊市場中脫穎而出。疫情後,旅客對旅遊體驗的期望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更關心醫療服務、安全性以及個性化的需求。
這些新創團隊也積極調整自己的業務模式,以滿足這些新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作為一個目的地,具有令人驚艷的自然風景、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多樣的戶外活動,有著巨大的旅遊潛力。台灣戶外體驗的多樣性,包括山區徒步、海岸衝浪、潛水等,使其在亞洲地區具有競爭力。然而,要實現這一潛力,需要進一步提高專業水平、改進行銷策略,並加強行業的協調和合作。
# 精緻又情懷的體驗策展🤹♀️
#PaperPlane
#Q:你認為酒吧有機會掌握「國際旅客」的生意嗎?不管是台灣酒吧成為入境旅客的選項、或是海外酒吧成為台灣旅客的選項,酒吧若要跟旅遊產業結合,營運方式上需要作怎樣的調整或額外投入?
#A:台灣地狹人稠,所以國際旅客要跑酒吧,可以從一家喝完之後很快就到下一家,只要在知名酒吧附近開的酒吧,基本上生意都會很好,但是在日本、韓國或是新加坡的這些區域,他們就需要仰賴國際的指南。台灣非常多間酒吧進到「酒吧指南亞洲50大」就有8間,所以其實已經有很多國際旅客是為了體驗台灣酒吧文化而來台灣觀光,所以這件事情不僅是酒吧本身需要做推廣,如果旅行社以及觀光局的資源都可以一起加入,讓更多國際旅客知道「在台灣體驗酒吧文化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
芒果遊戲
#Q:預判未來的話,市場對於「實境體驗」、「解謎遊戲」的需求是一個長期增長的趨勢嗎?或者這是有可能被新科技時代迭代掉的一時風潮?
#A:「遊戲」這件事情其實已經幾千年來,它是不會衰退的,所以認為在未來這個市場會繼續增長,並漸漸地會變成一種沉浸式體驗,他可能不會像是你現在腦中想一個關卡一個關卡,而會是是一套流程,從你我開始走進這個體驗的時候,就已經進入到這個情境裡了。
我們走進社區裡面,跟社區的團隊去合作,把遊程帶進社區;我們走進企業裡面,我們跟企業的永續發展,跟企業的ESG去做結合,本質上還是遊戲,所以我們推廣的目標是讓實境遊戲「進入到更多不同類型的旅遊、不同類型的體驗」,然後用遊戲的方式讓大家去理解「某件事」、「某個理念」。
---
#Revent
#Q:就你們的數據和觀察,「市集策畫單位」及「攤商/創作者」在現今台灣的市場生態下是能夠獲利的嗎?是否跟影藝文化行業一樣,有盈利集大成的頭部單位品牌?賺錢的關鍵要素是什麼?
#A:針對第一個問題,我們覺得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不管是政府的數據或是產業界的數據都是如此顯示,回到這個市集產業來看,參與市集的品牌商肯定賺錢的,但以主辦方來說,沒有哪一個是「賺最多錢的主辦方集團」這樣的單位,因為每個主辦方大致上都勢均力敵,主辦方的獲利的關鍵就是「比哪一個主辦方更懂得做行銷」,也就是我們。
---
戶外星球探索工作室iflip outdoor
#Q:提供戶外活動體驗的教練所在多有,若要在一眾教練 / 供應商中突出,出色的關鍵是什麼:服務態度?活動場域?技術熟練?體驗設計?設備精良?客戶關係?品牌行銷......?
就你的推估,目前台灣戶外活動體驗市場的供需結構,是供過於求、供不應求、還是供需平衡?現在還適合進場戶外活動領域嗎?今年有哪些比較新興的戶外活動品類?
#A:市面上很多提供戶外活動的平台與教練,我們自己也參加過很多不一樣的活動,不一樣的教練帶出來的東西也是不一樣,我認為戶外星球的主要特色就是我們會在同一個地點,玩出不一樣的東西,因為我們的教練在團隊中都有10年以上的資歷,對場域很熟悉,同樣的地方,同樣的操作,我們透過創意去讓這些體驗變得五花八門,所以客人來也玩得安心、玩得順暢,是同中求異的體驗。另外,我們教練都是有專業資格的、專業證照的教練,因為市場上很多的教練是沒有資格或證照,但是我們的教練資訊都是公開、透明,可以查到我們的教練資格、證照與年資。
目前覺得戶外活動市場會快速增長的項目是「溪降」,跟溯溪不同的地方是,它是從溪流的源頭慢慢垂降下來,類似像瀑布一樣。這項活動在歐美已很流行,台灣在一兩年內快速的發展,我們團隊目前也有是會向顧客主推這個活動。
---
在探討台灣旅遊和娛樂產業的多個領域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共同的趨勢:提供獨特體驗和不斷創新是成功的關鍵。無論是酒吧、實境體驗、市集策劃、或戶外活動,這些領域都有巨大的潛力,但成功不僅僅依賴於供應商或主辦方的數量,更重要的是它們如何與觀眾或顧客互動。
對於酒吧業來說,台灣已經在國際旅客市場中嶄露頭角,但合作是未來的關鍵。這需要酒吧業者、旅行社和觀光局一起合作,將台灣的酒吧文化推廣給更多國際旅客。對於實境體驗,遊戲是一個永恆的娛樂方式,但未來可能會更加沉浸式和多樣化。對於市集策劃,市集產業有賺錢的機會,但成功取決於行銷和品牌的創新。最後,戶外活動市場有著多種新興品類,如「溪降」,這些提供了更多元的體驗,但也需要專業教練和創意設計。
#我們同在一起的族群跨越 🫂
由米整合行銷
#Q:移工與新住民族群對於台灣旅遊業者而言,可能有什麼商業機會,可以提前思考布局?
#A:我認為我們有很多的機會,可以先提前做準備。第一個是,如果一個移工一個月有3000塊的可支配所得,一年就有三萬六,有多少預算可以放在旅遊跟觀光產業,我曾經在國外生活九年,在法國一年,我法文非常通順,我甚至拿到法國國籍,可是我總有想跟團、不想要自己規劃行程的時候,我們台灣有沒有一個針對「新住民」的旅行團遊程?完全以他們的語言、宗教與思維來設計,讓他們感受到「我不是一個外來人」、「我被這個市場所考慮」、「我被這個市場重視」,台灣有非常、非常多的印尼移工,然後印尼的人有兩億的人口,他們非常喜歡背包、自助行,可是我們台灣準備好了嗎?我們有這樣的條件提供給他們接納,這個正在在崛起強大的經濟體,從文化、資本文化的理解定、製旅遊的彈性還有友善,我覺得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提前準備的地方。
---
Togayther_生活
#Q:你認為「同志專屬」的旅遊產品會有市場商機嗎?同志包機、同志包車、同志旅館、同志餐廳、同志樂園、同志購物店...... 還是對同志來說,充滿同志的食宿遊購行元件並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能跟其他不同性向的遊客同歡,才是比較大的樂趣?
#A:同志是非常喜歡成群結伴、吃喝玩樂的族群,不管是不是同一個性向,對他們來說都沒有差別,因為他們對於玩樂的想像力是超乎你的想像。不過從商家的角度,現在卻是比較少專門針對同志族群提供服務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同志友善」,所以我認為這一塊的潛力依然非常龐大,應該要有更多的企業商家加入,因為同志族群的號召力與動員力是非常驚人的,而現在市場缺乏的就是「遊樂策展人」,所以我們成立Togayther平台的目的就是如此。
---
#新疆辦桌
#Q:你對未來事業發展的目標,會希望圍繞「新疆文化」延伸產品線和商業模式,或者以「生命體驗」為核心,去打造更深度的性靈教育商品?為什麼?
#A:我覺得這是一個生命階段,在我這個階段,我的想法是用我熟悉的主題去操作、先好好的生存下來。不過雖然體驗不錯,但是目前似乎很難量化,我覺得可能還需要再精進,把那個東西在抽象的感動與體驗抽取出來,並且系統化;第二個,重要的是在用場景、體驗與議題,將他們三者串連起來,成為一個商品或是一個模組化的服務型態,也就是說把「我」這個人,從這個流程裡面抽出來之後,它依舊可以運作、依舊可以吸引客人,就達到我想要的目的。
---
在這個新創產業類別,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族群和市場的商機與潛力:
對於移工和新住民族群,提供針對其語言、文化、宗教等需求的旅遊服務是一個有潛力的市場,尤其是考慮到他們的可支配所得。
對於同志族群,各種形式的同志友善旅遊產品都有市場,因為他們喜歡成群結伴的玩樂方式,但市場仍需要更多企業加入,提供專屬服務。
至於像「新疆辦桌」這樣的特定文化體驗,能否以系統化的方式提供產品和服務,將會是長遠發展的主要關鍵。
# 地方創生之文旅進行式 ⛳
#永靖共好協會
#Q:因為背後大型企業對「家鄉」的支持,讓永靖有了長期經營的資源和可能性。除了「鄉愁」這個地緣關係,台灣進行地方創生發展,有沒有其他條件或要素,也能吸引到企業對(非家鄉)在地進行長期的資源投注?模式應該怎麼規劃?
#A:以商業考量來講,當然是要跟旅行社、配合是最大的關鍵,其實也有旅行社人員跟我們的夥伴聊到,現在彰化很大的一個問題點就是在地的導覽也是不足,所以其實這個也是我們永靖碰到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可能會希望他可以持續長期操作,但是需要跟旅遊商業結合,一定是模組化經營。
關於企業的支持這一塊,我覺得企業的ESG資源投入在所謂的家鄉的長期發展與支持,是必須要的道路,但是我想背後支持的企業,本身是來自於彰化、永靖,所以可能基於一個地緣關係,一個鄉愁,才會有這樣的一種無償資源的投入,但是如果不是每一個社區或是在地,都有這樣的企業家而我們又希望可以去吸引到企業資源投入的話,你覺得要怎麼做、才有辦法去引動更多來自都會企業的投入跟支持?其實這也是我現在在做的事情,因為你說一個企業或是一個政府,他要投入地方,他可以有無預算的、無上限的預算。但這樣的情況不是在哪個地方都可以發生,所以其實我在做的這些事情都是在有限的預算之下,我們如何把這個效率給極大化?我認為一般的企業能夠負擔的金額裡面,能夠做到這樣的成果,當作我向跟企業提案的方式,所以他們會明確知道,原來我只要花這筆錢就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我覺得會比空談會更有說服力,所以我一直把預算壓在一個數字,這也是關鍵之一。
---
#小森時光
#Q:作為一位「非原鄉在地人」,從台北前往高雄杉林經營至今,在地成為主要事業 → 以你自身的經驗來看,若台灣地方創生政策想創造人口由「城市往鄉村流動」,有哪些誘因或要素需要優先被創造出來?
#A:關於「青年返鄉」這個議題,我認為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住宿」,因為他們可能沒有房子,像當初我就是在紅十字會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如果有子女的人,會考量的是孩子的就學問題,學校的素質、是否有各級的學校等,再來就是周邊的生活機能。我認為搭建在地的住宿、網絡跟尋找工作的網絡,對於能夠吸引人來到地方來講,是優先的兩大因素,再來,可能就是一些生活上的支持,或者是同溫層,對那他們來到這邊,可能心中多少會有壓力,因為旁人很難理解我們在農村從事的工作內容,他們在心靈的支持很重要。
---
新港澳休閒農業區 - 農漁創客創生基地
#Q:如果把時間尺度拉長到20年,你期待「宜蘭五漁村」在那個將來成為一個怎樣的目的地?現在的"規劃"與"建設",應該要往「加法思維」、還是「減法思維」去推動?
#A:頭城的人口在過去20年少了一半,我們近期辦活動,所有人都是50歲以上的來參與。我認為人口外移老化,接下去五漁村將會以「樂齡的多元生活」為中心,「加法與減法」需要同時進行,加法的部分是需要補足針對這樣的年齡人口而設計的建設跟服務,減法的部分,之前在我們進駐前,許多古蹟莫名其掉地被拆掉,我認為這就是「減法思維」用在不對的地方。對於一個「目的地」要建立再商業與生活各方面都試試平衡的、均勻發展的一種策略,該加就加、該減就減,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策略思維。
---
Voyage陽明山
#Q:雖然地方創生是一場無限遊戲,但如果要設定一個10年的里程碑,你試著具體描述一下10年後Voyage的模樣 in terms of 商業模式、產品狀態、團隊規模、營收表現、品牌口碑等。
#A:我們自己本身品牌的目標,第一個目標是把現在的陽明山翻轉過來,因為陽明山,現在也是嚴重老化、年輕人嚴重外移的一個地方,其實整個台灣都是會面臨到這樣的挑戰,雖然往往很多人會想不到陽明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所以其實對我們來說,有兩個目標,在10年,一個目標是把陽明山整個重新翻轉,我們希望透過各式各樣的體驗設計,讓更多的年輕人進來,然後,就是讓更多的外國人進來到陽明山,這是第一件事情,那第二件,事情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有慢慢在做,就是我們希望把陽明山這邊成功的例子,開始用複製的方式,用地方賦能的方式,把這個賦能賦予到其他台灣的地方,協助更多地方團隊,可以有辦法讓大家打一個團體戰,然後集合起來,我們一起出海。
---
這組的Panel訪談,可以深入了解了地方創生在台灣的實際推動過程和挑戰,以及不同專業領域的個人見解。
從永靖共好協會的角度,我們看到了地方創生需要與旅遊業結合,並提供模組化的經營方式,以吸引企業支持。小森時光的經驗告訴我們,吸引年輕人返鄉需要解決住宿、學校、生活機能等問題,同時也需要提供心靈上的支持。新港澳休閒農漁業發展協會的示範中,我們看到了在老化和人口外移情況下,需要兼顧「加法思維」和「減法思維」,以實現均衡發展。最後,Voyage的願景是透過重新塑造地方形象和複製成功模式,將地方創生的能量擴散到更多台灣地區。
地方創生是一場長期的遊戲,需要不斷的努力和創新。我們期待未來十年,這些項目能夠實現他們的願景,並為台灣地方創生帶來新的動力和革新。
# 用文化重新詮釋旅行的初衷 🗺️
#Q:你認為要打造部落旅遊產品,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是在與族人的溝通協作以及場域運用的合作上,還是產品行程體驗設計的商業層面,或其他?
#A:我覺得部落裡旅遊的挑戰,一個是比較偏技術面的,然後另外一個是比較偏情感面的。技術面的部分,之前在行政院當青年諮詢委員的時候,我在五峰清泉部落辦一個座談會,但是在事前的籌備的時候發現困難重重,第一個是因為道路的關係,所以大型遊覽車上不去,第二個是現場的民宿沒有能夠容納那麼多人數的空間,不過露營區很多,這是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第二個到部落的路程蠻長的,如果一天的車程過去那邊只做單天的行程,其實會有點很可惜,但是要住宿的時候卻又沒得住。假設要帶帶大家去露營,但那邊是國家公園,露營跟生火又是另一個要克服的東西。
如果有專業的團隊,上面的問題可能好解決。比較不好解決的事,其實我們在部落就是做事情的時候,外面的資源一進來,他選擇從誰的管道進來?其實就是註定他會成功或是失敗,所以我們就像我們自己在做,接案就是有時候會接部落的案子,所以有時候會同時分3組的人出去拍,其中有一個帶頭的會是我們的主任,就是先過去先降低部落族人的反感。所以第一個說的技術問題,可以克服,第二個的話,就是需要經驗,跟掌握部落人脈的人,有沒有辦法帶遊客進去?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重要的點,掌握到這個眉角之後,能夠去建立一個,對外界來講,非常、非常稀缺,而且很難去進入到的場域,這個就會成為商品的特色。
---
#Q:國內外有沒有類似於「舞蹈結合體驗/旅遊」的商業模式或成功品牌案例?或許不見得是刻板印象中涵蓋食宿遊購行的「旅遊行程」,而是類似體驗設計、沉浸式活動、性靈療育的服務模式,可以給大家參考、想像。
#A:加速器裡的 Essence Travel 本質旅行 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他們聚焦在大家比較理解瑜珈或者是說印度東南亞方面的阿育吠陀之類,但是其實療癒身心的類型非常廣泛。在學音樂、舞蹈,在遊學規劃的市場裡頭,只有比較少數,比如說去紐約學、街舞,或者是哪裡進修芭蕾,因為他算是一個專門的技術。可是對我們來講,我曾經去蘭州,住了半個多月,對我們這些非舞蹈出身的人來講,能夠去當地不用一個非常長期遊學的時間,能夠短期去體驗到當地文化,跟當地人的交流,用你肢體實際的去學習,這是我認為是一個比較,比較特殊的旅遊型態,所以很希望發展成這樣子。大部分人沒有辦法達成,但是我們都希望在有限的時間與預算內去達到最深度的體驗,所謂深層的體驗,並不是你要去了解得多深入,而是對你內在的感動、跟深度的體驗有多深,那你能夠在短時間內達成這樣子、深度的目的,我覺得這才是深度旅行的重點,而不是在於時間的長度。
---
#Q:台灣兒童營隊的市場規模?少子化趨勢下,兒童營隊這個市場是越來越大(因為父母更捨得花錢栽培),還是隨著少子化而長期萎縮?你怎麼設定夾腳拖劇團的長期發展目標?
#A:戲劇市場的市值確實比較難評估,舉一個例子是原本大家都知道的,「雲門舞集」他們有公布他們自己的財務報表,他們從去年跟前年的年營收都是大約是有10 億,因為他們做到海外市場,加上他們有到舞蹈教室。目前台灣以今年度來說,有大概有超過370個營隊,其實是一直在增長的,雖然現在少子化,但是家長其實是更寶貝的孩子,希望他們可以有更多的嘗試,營隊就會有更多樣化、更客製化的。我們希望之後的營隊可以變成一個常態化的營隊,可能每個禮拜都有小的工作坊,教學對的部分未來也會希望可以跟旅行社合作,讓我們的營隊可以,不只在侷限在台北,也可以到外縣市、到外國去。
---
#Q:你會期許自己的創作能從議題性、分眾市場走向大眾化的路線嗎?或者你希望保持頻道原汁原味、持續聚焦社會議題,但是透過別的策略擴大粉絲群眾?
#A:從沒有人觀看我的頻道、擁有一百人訂閱的人、五萬十萬到現在,我還在做一樣,我希望未來我有更大的影響力的時候,我還是會做一樣的事情,所謂主流非主流地上地下,我覺得就是要為大家來判斷,有一天我會成為最主流的。我自己有一個人生觀就是「我在暗戀這個世界」,我覺得暗戀是愛情裡面最棒的部分,我很想知道一個人的所有訊息,他的星座,他的一切,看待世界就是這個感覺。不是因為我是一個善良的人才來拍這些公益影片,是因為我的好奇心。我的理念就是希望這個世界的人大家都可以越來越喜歡自己,然後同時跟我一樣,暗戀這個世界,所以我現在才會越來越多的我們的粉絲跟信徒。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的話,在全世界之中,台灣應該作為這個世界所有冒險者的起點,我希望可以讓國際看見台灣有很多值得來的「冒險路線」,而我現在在做的事情,就是希望把這個影響力擴展擴展出去,然後讓台灣的冒險者,甚至全世界有想立的冒險者,都可以來到台灣進行冒險。
---
這些不同領域的專家和創作者們都在重新詮釋旅行的初衷,並且努力克服各自領域的挑戰,以創造獨特的旅行體驗和文化交流。無論是SYAX夏和光致力於部落旅遊的技術和情感層面的挑戰,還是Eddy flow 迴流跨域創作團隊專注於深度體驗的設計,以及夾腳拖劇團在台灣兒童營隊市場的探索,以及SALU對於探索世界和自我成長的堅持,他們都展現了對於旅行和文化的熱情。
無論他們未來的發展將會如何,他們的成果都將為旅遊和文化領域帶來新的可能性,並且為更多人帶來啟發和冒險的機會,讓在地文化體驗成為一種美好的旅行方式。